由舉世震驚的俄羅斯校園人質挾持事件到近日台灣大學圖書館的性侵犯事件,已顯示校園的安全需有可快速識別學生身份的多元化技術來支援校園的管理措施。教育部於民國九十年依災防法及美國聯邦災害管理局律定四階段論-減災、整備、應變、復原以減少學生意外傷亡,而探討了校園事件通報資料與網際網路、無線網路、GIS系統的結合。近幾年來,網際網路與無線通訊的蓬勃發展,使得數位多媒體的傳輸日益成熟;這也使得校園安全資訊可由純文件資料的等級擴及到多媒體的位階。本計畫即結合學校的數位浮水印、生物特徵識別、RFID、資訊安全,資料探勘、網格平行處理、網際網路傳輸品質等領域多年來的研發成果,讓「人員識別技術」與「通訊網路服務與安全」的科技直接應用在校園安全的課題上,提供校園教學與管理的服務支援日益重要的校園安全。
本重點特色專案是配合本校在中程校務發展計畫的多媒體技術、校園科學化、產學合作平台等發展重點,將電機系、電子系、光通所在這相關領域中具有多年教學與研究經驗的教授組成團隊;以其已開發的部份成果為基礎,形成本校在通訊網路服務與安全主題特色,讓教學、研究、實務應用等課題結合起來。